晨光微熹,桐梓县城的客运站已渐渐苏醒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柴油味、早餐摊的香气以及行色匆匆的人们带来的生活气息,对于许多往返于桐梓与九坝之间的人来说,那辆即将发往九坝的汽车,不仅仅是交通工具,更是一段旅程的开始,是一根连接着生计、亲情与故土的纽带。
汽车准时发车,是一辆略显陈旧却保养得宜的中巴车,司机师傅是一位在桐梓到九坝这条线上跑了十多年的“老把式”,对每一个弯道,每一处坑洼,甚至路边哪棵树开得最艳,都了如指掌,引擎发出沉稳的轰鸣,载着一车人,缓缓驶出县城,开始了这段大约几十公里(具体里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,如约50公里)的山路行程。
从桐梓出发,起初是平坦的县道,窗外是熟悉的黔北民居,青瓦木楼,偶尔能看到早起的人们在院坝里忙碌,随着汽车不断前行,地势逐渐升高,路也开始蜿蜒盘旋起来,车窗外,连绵的青山如画卷般展开,云雾时而缭绕山间,给山峦增添了几分朦胧之美;时而散去,露出苍翠欲滴的林木和陡峭的岩壁,阳光透过车窗,洒在乘客的脸上,也照亮了车厢内。
车厢内,是一个小小的社会缩影,有背着沉重行囊,准备到九坝镇上做点小买卖的农民,他们的脸上带着朴实与期盼;有放假回家的中学生,戴着耳机,眼神望向窗外,或许在思考着未完成的作业,或许在憧憬着假期的悠闲;也有像我这样,纯粹是为了体验这趟旅程,感受沿途风光的旅人,大家或许素不相识,但在这一段共同的旅途中,呼吸着相同的空气,感受着相同的颠簸,便有了一种无言的默契。
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缓缓爬行,发动机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,路过一些村庄时,会有老人提着篮子在路边等候,司机师傅会适时减速,乘客们也会默契地安静下来,让老人上车投币或扫码,老人上车后,布满皱纹的脸上会露出淳朴的笑容,嘴里用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说着“谢谢”,这样的小插曲,让这趟略显枯燥的旅途多了一份温情。
大约一个多小时后(具体时间可根据路况调整),随着一个转弯,眼前的视野忽然开阔起来,九坝镇的风光便映入眼帘,与桐梓县城的喧嚣不同,九坝镇显得更加宁静与秀美,远处是层峦叠嶂的山峰,近处是错落有致的农田和新建的民居,汽车缓缓驶入九坝客运站,到站的乘客们纷纷起身,取下行李,脸上带着到达目的地的轻松。
当汽车再次启动,载着新的乘客返回桐梓时,夕阳的余晖已经洒满了山峦,那辆桐梓到九坝的汽车,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信使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穿梭在桐梓与九坝之间,它不仅运送着乘客,更运送着希望、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车轮滚滚,碾过的是山路,串联起的,却是山里山外无数人的悲欢离合与人间烟火,这趟旅程,或许不长,但它承载的故事,却如同沿途的风景一般,丰富而动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