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有车一族来说,车险就像汽车的“安全铠甲”,但面对琳琅满目的险种,很多人常常陷入“买全怕贵,买漏怕险”的纠结,车险并非越多越好,抓住最核心、保障最关键的“三险”,就能用合理的预算构建基础保障防线,车险到底该买哪三险?这篇文章带你一次性搞懂。
交强险:上路“刚需”,法律强制的基础盾牌
必买理由:法律强制,上路“通行证”
交强险(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)是我国法律规定 every 机动车必须购买的险种,不买不能上路、不能年检,它的本质是“广覆盖、保基础”,无论车主是否在事故中有责任,都能在责任限额内对第三方(受害方)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赔偿。
保障范围与限额:
- 有责赔偿:死亡伤残最高赔18万元,医疗费用最高1.8万元,财产损失最高2000元;
- 无责赔偿:死亡伤残最高1.8万元,医疗费用1800元,财产损失100元。
注意: 交强险的保额较低,尤其面对严重的人伤事故,18万元的死亡伤残限额往往不够覆盖实际损失(比如一场事故可能产生几十万的治疗费、伤残赔偿金),交强险只是“基础中的基础”,不能替代其他商业险。
第三者责任险:交强险的“加强版”,避免“一夜回到解放前”
必买理由:高额保障,抵御“天价赔偿风险”
第三者责任险(简称“三者险”),是交强险的重要补充,主要赔偿事故中第三方(除本车人员、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)的人伤亡或财产损失,为什么必须买?因为现实中,一场严重事故的赔偿可能远超交强险限额:比如撞伤行人,可能面临几十万的治疗费、误工费、伤残赔偿金;豪车维修费动辄几十万,甚至上百万。
保额怎么选?
- 建议至少选择200万保额,一线城市或经常跑高速的车主,推荐300万。
- 举个例子:若你三者险只买了50万,不慎撞到一辆价值百万的豪车,且需承担全责,交强险财产损失限额2000元后,剩余99.8万元需自掏腰包;若有200万三者险,则可全额覆盖,避免巨额经济损失。
车损险:保自己的“铁饭碗”,事故后不修车不花钱
必买理由:爱车“全险”,自己修车不心疼
车损险(机动车损失保险)是保障自己车辆的险种,无论是碰撞、倾覆、火灾、爆炸等意外事故,还是暴雨、洪水、冰雹等自然灾害(涉水险、自燃险等附加险已并入车损险),导致车辆受损,车损险都会按照实际维修费用进行赔偿(扣除免赔部分)。
2020车险改革后,车损险保障升级:
- 原本需要单独购买的“涉水险”“自燃险”“盗抢险”“玻璃单独破碎险”“不计免赔险”等附加险,现已全部并入车损险,保障更全面。
- 比如车辆被水淹导致发动机损坏,或夜间停放被划伤、零部件被盗,车损险都能覆盖(需符合条款约定)。
特别提醒:
- 新车、豪车、常用车建议必买,修车成本高,车损险能帮你转移风险;
- 老旧车(车龄超8年,维修价值低)可酌情考虑,若车损险保费接近车辆实际价值,可只买交强险和三者险。
车险“黄金三角”,基础保障不踩坑
对于大多数车主来说,交强险 + 第三者责任险(200万起) + 车损险,就是车险配置的“黄金三角”:交强险保法律底线,三者险保高额第三方赔偿,车损险保自己的爱车,三者险和车损险的保费,根据车型、保额、驾驶记录不同,通常每年几千元,但关键时刻能帮你避免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损失,性价比极高。
如果预算有限,可优先确保“交强险+三者险(200万)”;若车辆较新或常用,务必加上车损险,车险的核心是“风险转移”,与其事后后悔,不如提前配置好这三项“基础铠甲”,让行车更安心,生活更从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