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车上路,风险无处不在,小则剐蹭维修,大则事故赔偿,车险成了车主们最关心的“安全网”,但面对险种繁多的车险产品,哪些是“必买”,哪些可以“按需选择”?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车险的核心保障,帮你花对钱、保到位。
交强险:法律强制,上路“通行证”
全称“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”,这是国家规定每位车主必须购买的险种,不买不能上路、不能年检。
作用:赔付交通事故中“第三方”的人伤和物损(不包含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)。
注意:交强险保额较低(死亡伤残最高18万,医疗费用1.8万,财产损失2000元),一旦发生较大事故,远不够覆盖赔偿,因此必须搭配商业险。
第三者责任险(三者险):保额拉满,避免“倾家荡产”
商业险中的“灵魂险种”,也是交强险的重要补充。
作用:赔偿事故中第三方的人伤、物损,包括对方医疗费、车辆维修费、伤亡赔偿金等。
为什么必买:现在豪车多、人伤赔偿标准高,一旦发生致人伤亡或撞上豪车,交强险远远不够,比如撞上一辆价值百万的豪车,维修费可能就需几十万,三者险能帮你分担这笔巨额支出。
保额建议:一线城市或豪车较多地区,建议保额至少300万,小城市或乡镇可考虑200万,100万已属“最低门槛”。
车损险:保自己的车,维修不“肉疼”
全称“机动车损失保险”,赔付自己车辆的损失。
作用:无论是碰撞、倾覆、火灾、爆炸,还是外界物体坠落、暴雨、洪水等自然灾害(地震除外)导致的车辆受损,车损险都能赔付,还包括全车盗抢、玻璃单独破碎、自燃等(2020车险改革后,车损险已整合了多个附加险,保障更全面)。
建议人群:新车、价值较高的车、经常跑高速或复杂路况的车主必买;老旧车(维修费接近车辆残值)可酌情考虑。
座位险(车上人员责任险):保自己和乘客,出行更安心
赔偿本车司机及乘客的人伤,按座位分为“司机座位”和“乘客座位”。
作用:发生事故时,本车司机或乘客伤亡(无论是本车责任还是对方全责),座位险可赔付医疗费、伤残赔偿金等(医保外费用不赔,若需覆盖,需附加“医保外医疗费用责任险”)。
保额建议:每个座位保额1-5万,若经常载家人或朋友,建议提高至10万/座,毕竟人伤赔偿中,医疗费和误工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
附加险:按需选择,针对性补足保障
除了上述核心险种,附加险可根据实际需求添加,常见的有:
- 医保外医疗费用责任险(强烈推荐):若事故中第三方或本车人员产生医保外用药(如进口器材、特殊药品),三者险和座位险不赔,这个附加险可覆盖,避免“自掏腰包”。
- 车身划痕险:新车、停在露天停车场或新手司机建议买,赔付无明显碰撞痕迹的车身划痕(保额2000-5000元,出险次数会影响次年保费)。
- 发动机涉水险:多雨城市或经常涉水行驶的车主必备,赔偿发动机进水导致的损坏(注意:涉水后二次启动不赔)。
车险“必买清单”与“按需清单”
-
必买组合:交强险 + 三者险(≥200万) + 车损险 + 座位险(1-10万/座)
这套组合能覆盖大部分风险:既保了对方的人伤物损,也保了自己的车和车上人员,是“基础保障底线”。 -
按需添加:医保外医疗费用险、车身划痕险、发动机涉水险等,根据用车环境、车型和驾驶习惯选择,用“小钱”补足保障缺口。
最后提醒
车险不是买得越多越好,而是买得“刚好”,建议车主根据自己的车辆价值、驾驶技术、用车环境合理配置,每年投保前对比多家保险公司报价(不同公司价格和服务可能有差异),确保关键时刻,保险能真正“救急”,毕竟,安全上路,比什么都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