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辆保险是车主出行的重要保障,但面对车险产品中的“主险”“附加险”分类,很多人常常分不清哪些是核心保障。主险是车险保障的基础,可以单独投保,而附加险则需依附于主险存在,车险主险具体有几种?各自又保障什么风险?本文为你详细梳理。
车险主险的核心类型(2024年最新版)
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统一规定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(简称“交强险”,属于法定强制险,性质上与主险不同,但常与主险搭配)和商业车险条款,目前车险商业主险主要包括以下4类,覆盖了车辆使用中的核心风险:
车辆损失险(简称“车损险”)
保障对象:自己的车辆。 因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(如碰撞、倾覆、火灾、爆炸、外界物体坠落/倒塌、暴雨、洪水、冰雹、地陷、崖崩、滑坡、泥石流、暴风、龙卷风等自然灾害)造成的车辆受损,以及必要且合理的施救费用(如拖车、救援费等)。
2020车险改革后升级亮点:车损险已包含多项原附加险保障,如全车盗抢、玻璃单独破碎、自燃、发动机涉水、不计免赔、无法找到第三方特约等,保障更全面,性价比显著提升。
适合人群:新车、豪车,或车辆价值较高、自身经济条件一般的车主(维修成本高,需转移风险)。
第三者责任险(简称“三者险”)
保障对象:事故中除本车、本车上人员外的第三方(如对方车辆、行人、财产等)。 因被保险人使用车辆发生意外事故,造成第三方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,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(需先扣除交强险赔偿限额,不足部分由三者险补充)。
关键点:保额可自主选择(常见50万、100万、200万、300万等,一线城市或事故高发区建议200万以上),是交强险的重要补充(交强险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仅19万,医疗费用1.8万,财产损失2000元,严重不足)。
适合人群:所有车主(交强险保障有限,三者险是“撞了人、撞了豪车”时的“救命钱”)。
车上人员责任险(俗称“座位险”)
保障对象:本车驾驶员和乘客。 发生意外事故时,造成本车驾驶员(司机座位)或乘客(乘客座位)人身伤亡,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赔偿责任,以及抢救、医疗等费用,通常按“座位”投保,如“司机座+乘客座”,每座保额可单独选择(常见1万、5万、10万、20万等)。
注意:仅保障“本车人员”,若事故中本车人员被甩出车外或被第三方车辆撞击,需先由第三方险赔偿,不足部分可由座位险补充(需看条款是否包含“车上人员意外险”责任)。
适合人群:经常搭载家人、朋友,或自身驾驶技术一般、担心意外导致车内人员受伤的车主。
车上人员意外伤害险(部分保险公司单列)
保障对象:本车驾驶员和乘客。 与座位险类似,但保障范围更广——无论事故是否发生在车辆行驶中,只要本车人员在车内(含上下车时)因意外导致人身伤亡,均可赔偿(涵盖死亡、伤残、医疗费用等),部分产品还包含“意外医疗津贴”“紧急救援服务”等。
与座位险的区别:座位险以“交通事故”为前提,车上人员意外险以“意外伤害”为前提,保障场景更灵活(如车辆静止时被坠物砸中车内人员)。
适合人群:追求更全面车内人员保障的车主,或经常跑长途、复杂路况的司机。
主险如何搭配?实用投保建议
不同车主的需求不同,主险组合也需“量体裁衣”:
- 新手/新车:必买车损险+三者险(200万以上)+座位险(每座10万),覆盖自身车辆、第三方和车内人员风险;
- 老手/旧车:若车辆价值较低(如低于5万),可只买三者险(200万以上)+座位险,省下车损险保费;
- 家庭用车:建议车损险+三者险(300万)+车上人员意外险(每座20万),兼顾车辆、高额第三方赔偿和车内人员全面保障;
- 营运车辆:必须买全所有主险,且三者险保额不低于500万,座位险每座不低于50万(营运风险高,保障需充足)。
注意事项
- 交强险是基础:交强险属于法定强制险,不买不能上路,但保额低,需搭配商业主险补充;
- 主险可单独投保:车损险、三者险、座位险等均可单独选择,无需强制捆绑;
- 看清免责条款:如酒驾、无证驾驶、故意事故、车辆年检不合格等情况,主险均不赔,需遵守交通规则和保险约定。
车险主险共4类核心险种:车损险(保自己车)、三者险(保第三方)、座位险(保本车人员)、车上人员意外险(保本车人员更广场景),车主需根据车辆价值、使用场景、风险承受能力合理搭配,确保“关键风险不漏保”,让出行更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