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险只买什么险?精明车主的必选项与可选项指南

31spcar 车险须知 5

在汽车保有量逐年攀升的今天,车险几乎成了每位车主的“刚需”,但面对保险公司推出的数十种险种,很多人难免犯难:“是不是险种买得越多越好?”“预算有限的话,哪些险‘非买不可’?”车险并非“多多益善”,关键要根据自身需求、车辆状况和当地政策,精准配置核心保障,本文就来聊聊,车险到底“只买什么险”最划算、最安心。

交强险:法律强制,上路“通行证”,但保障有限需补充

首先明确一点:交强险(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)是必须买的,这是国家法律强制规定,未购买交强险的车辆不能上路、不能年检。
交强险的本质是“基础保障”,主要赔偿交通事故中“第三方(即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者)”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,但它的保障额度较低:

  • 有责情况下: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8万元,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.8万元,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000元;
  • 无责情况下:各项限额更低,分别为1.8万元、1800元、100元。

显然,交强险的保额在如今“人伤赔偿动辄数十万、修车换件花费不菲”的环境下,远远不够,一旦发生较大事故,超出部分的费用仍需车主自行承担,因此交强险只是“入门级保障”,必须搭配商业险才能覆盖风险。

商业险三大“必选险”:覆盖核心风险,避免“一夜回到解放前”

商业险是车主自愿购买的保障,其中有三类险种被称为“风险防护网”的核心,建议每位车主都配置:

第三者责任险(“三者险”):交强险的“加强版”,保额千万别省

为什么必选? 交强险保额低,而三者险正是它的补充,用于赔偿第三方的人伤、财产损失,是“避免倾家荡产”的关键险种。
举个例子:若不慎撞到豪车或行人,造成第三方50万损失,交强险最多赔2000元财产损失+1.8万元医疗费用(假设有责),剩余近48万需车主自掏腰包,若有50万保额的三者险,则可全额覆盖,避免巨额经济压力。
保额怎么选? 建议一线城市、新车、常跑高速的车主,至少买200万-300万保额;二三线城市或老旧车,150万保额起步,如今豪车、人伤赔偿标准水涨船高,100万保额已显不足,别为省几百元保费冒“高风险”。

车辆损失险(“车损险”):保自己的车,事故后“修车不心疼”

为什么必选? 车损险是“保自己车辆损失”的险种,无论是碰撞、倾覆、火灾、爆炸、外界物体坠落/倒塌,还是暴雨、洪水、冰雹等自然灾害(涉水行驶除外,但2020年车险改革后已包含发动机涉水险),甚至 theft(全车盗抢)、玻璃单独破碎、自燃等,都在保障范围内。
改革后的车损险还增加了“不计免赔”条款(原本需车主自行承担的部分,如5%-15%的免赔额,现在由保险公司承担),性价比大幅提升。
哪些车尤其需要? 新车(价值高,维修成本贵)、豪车(零配件贵)、常停露天/老旧小区(易刮擦、水淹)、新手司机(剐蹭碰撞概率高),若车辆是老旧“老古董”(市场价值低于1万元),且能接受自行维修,可酌情不买,否则建议必选。

车上人员责任险(“座位险”):保自己人,意外时“医疗有兜底”

为什么必选? 座位险是赔偿“本车驾驶员及乘客”人身伤亡的险种,按“司机座”和“乘客座”分开投保,每座保额可选1万-10万元(通常建议每座5万-10万)。
交强险和三者险都不赔本车人员损失,若发生单方事故(如撞墙、翻车)或本车被撞,车上人员的医疗费、伤残赔偿金需自己承担,尤其经常载家人、朋友的车主,座位险是对“身边人”的重要保障,保费低(一般每年几十元到几百元/座),却能关键时刻减轻家庭负担。

这些险种“按需选”:预算充足可配置,非必需但实用

除了上述三大“必选险”,以下险种可根据车辆价值、驾驶习惯和预算灵活选择:

不计免赔险(车损险/三者险已含,无需单独买)

2020年车险改革后,车损险和三者险已默认附加“不计免赔险”,即事故后保险公司100%赔偿(除非无证驾驶、酒驾等违法情形),因此无需单独购买,避免重复投保。

医疗费用险(三者险附加)

若担心三者险保额不够覆盖第三方医疗费用(如人伤事故中伤者高额医药费),可附加“医疗费用险”,通常保额1万-5万元,保费较低(约50-200元/年),能进一步减轻人伤赔偿压力。

车身划痕险:新车/爱车“颜值守护者”

新车、高档车或对车身漆面非常在意的车主,可考虑“车身划痕险”,赔偿无明显碰撞痕迹的车身划痕(如被钥匙划、恶意划伤),注意:若车辆已有划痕,需先报案定损才能投保;老旧车或划痕不介意的话,可不买(保费一般几百元/年)。

涉水险(车损险已含,无需单独买)

改革后的车损险已包含“发动机涉水损失险”,车辆因涉水行驶导致发动机进水损坏,保险公司负责赔偿(但若二次启动发动机导致损坏,不赔),因此无需单独购买,注意“涉水后别强行启动”即可。

不同车主的“精简投保方案”

新手司机+新车(价值20万以上)

必选:交强险 + 车损险(200万+三者险) + 座位险(司机/乘客各5万)
建议附加:车身划痕险(若新车较贵)
理由:新车价值高,需保障车损;新手事故率高,三者险保额要足;座位险保护自己和乘客。

老司机+旧车(价值5万以下)

必选:交强险 + 三者险(150万-200万)
可选:座位险(若常载人)
理由:旧车维修成本低,车损险保费可能高于车辆残值,可不买;三者险仍是刚需,避免撞人撞车赔不起。

预算有限型

必选:交强险 + 三者险(100万-150万)
理由:优先保障“第三方风险”,避免因高额赔偿陷入经济困境;车损险和座位险可根据预算逐步添加。

投保避坑指南

  1. 只认“官方渠道”或正规平台:警惕“低价代理”“全险陷阱”,仔细阅读条款,避免“口头承诺”不兑现。
  2. “不计免赔”别漏掉:改革后虽默认包含,但需确认保单是否涵盖,避免部分险种仍需自担免赔额。
  3. 保额“动态调整”:车辆贬值、三者险赔偿标准变化时,及时调整保额(如新车变旧车,可降低车损险保额;三者险建议每2-3年评估是否加保)。

车险的核心是“风险转移”,而非“险种堆砌”,对大多数车主而言,交强险 + 足额三者险 + 车损险 + 座位险已能覆盖90%以上的日常风险,预算充足时,再根据需求划痕险、医疗费用险等“锦上添花”,买对险、不买多,才能花小钱办大事,让每一次出行都更有底气。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