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车休眠也需呵护,不常开的汽车,保养千万别忽视

31spcar 日常保养 6

“车放着不开,是不是就不用保养了?”不少车主认为,汽车少开、甚至长期停放,就能“省”下保养成本和麻烦,但事实上,长期“休眠”的汽车,各部件反而可能因缺乏运转而出现“隐性损伤”,就像人久坐不动会肌肉僵硬、关节生锈,汽车长期不动,同样需要科学保养,才能避免“开不动”的尴尬。

为什么“不常开”更需要保养?长期停放的三大隐形风险

汽车是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,即便熄火停放,各部件之间仍存在“互动”,长期闲置,问题往往比高频使用更隐蔽,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:

机油变质,润滑“失效”

发动机机油不仅润滑部件,还有清洁、散热、防锈的作用,即使车辆不行驶,机油也会与空气中的水分、杂质发生化学反应,导致乳化、氧化,尤其超过6个月未开,机油可能从“黄金液体”变成“沥青状”,再次启动时,变质机油无法有效润滑,会加剧发动机磨损。

电瓶亏电,启动“罢工”

汽车电瓶在停放时会持续放电,即使断开负极,自放电也无法完全避免,一般车辆停放2-3周,电瓶电量可能降至50%以下;若超过1个月,电瓶很可能彻底亏电,导致无法启动,亏电电瓶寿命会大幅缩短,提前报废的风险增加。

部件锈蚀,橡胶“老化”

长期停放,轮胎因长期受压同一位置,易导致“扁平化”,甚至出现轮胎侧壁裂纹;刹车系统可能因潮湿而生锈,导致刹车盘、刹车片粘连;雨刮器胶条与玻璃长期贴合,会硬化失去弹性;车身的密封条、发动机舱内的橡胶管,也会因风吹日晒加速老化,失去密封性。

“不常开”的汽车,保养重点在哪里?

针对长期停放的车辆,保养需抓住“核心部件”和“薄弱环节”,做到“定期检查+预防性维护”。

定期启动,给车“活动筋骨”

若车辆预计停放超过1周,建议每周启动1次,每次运转10-15分钟,启动时,不仅要让发动机“热身”,最好同时开启空调(制冷/制热)、车灯等设备,为电瓶充电,但需注意:启动后避免长时间怠速,应轻踩油门让转速维持在2000转左右,促进机油循环。

电瓶养护,别让“心脏”罢工

  • 若停放超过1个月,建议拆下电瓶,连接“智能充电器”进行维护充电(而非简单充满),避免过度亏电;
  • 或断开车电瓶负极,减少自放电(但需注意:断电后可能导致车内的时钟、音响等设备复位,需重新设置)。

油液检查,及时更换“变质油”

  • 机油:若车辆已停放超过6个月,即使里程数少,也建议更换机油(含机滤),避免变质油损伤发动机;
  • 防冻液:检查液位是否在MIN-MAX之间,长期停放易蒸发,不足需补充(注意:不同型号防冻液不能混加);
  • 刹车油:含水量超过3%时需更换,否则可能影响刹车性能。

轮胎与刹车,避免“锈蚀粘连”

  • 轮胎:停放时,可将车辆架起(使用千斤顶),让轮胎悬空,避免长期受压变形;若无法架起,每周挪动一次车辆,改变轮胎接触点;
  • 刹车:长期停放后,首次行驶前,建议在安全路段轻踩刹车几次,通过摩擦去除刹车盘表面的锈迹,确保刹车灵敏度。

车身与内饰,防“老化”更要防“霉变”

  • 外观:选择干燥、通风的停车场(避免露天暴晒、雨淋),车衣需选择透气材质(而非全密封塑料布,否则会导致车内潮湿);
  • 内饰:停车前清理车内食物残渣、垃圾,避免滋生细菌;可放置竹炭包、干燥剂,保持干燥;若停放超过3个月,建议打开车门通风10分钟,排出湿气。

不同停放时长的保养周期参考

停放时长 保养重点
1周内 无需特殊保养,若担心电瓶,可每周启动1次
1-3个月 每周启动1次;检查轮胎气压、电瓶状态;清理车内杂物
3-6个月 更换机油(若已到期);检查刹车油、防冻液;电瓶维护充电;轮胎挪动或架起
6个月以上 建议进行全面保养(更换油液、检查刹车/底盘/悬挂);长时间停放后,首次行驶前到4S店或专业店检测

“车不怕开,就怕放”——长期停放的汽车,看似“省了”保养,实则可能因小失大,导致维修成本更高,定期启动、重点养护核心部件,才能让爱车在需要时“随时待命”,保养不是“开销”,而是对汽车的爱护,更是对自己出行的负责,别让“闲置”伤了车,关键时刻掉链子!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