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己动手保养爱车?这些家伙事儿和耗材,新手也能轻松搞定!

31spcar 日常保养 4

越来越多的车主想摆脱4S店的高价保养,选择自己动手为爱车“体检”和“维护”,自己保养不仅能省下一大笔工时费,还能更直观地了解车辆状况,但“自己买什么”成了新手的第一道坎——别担心,这份从基础工具到核心耗材的清单,帮你从零开始,轻松变身“家庭技师”!

基础工具:动手保养的“左膀右臂”

没有趁手的工具,保养无从谈起,新手入门不必追求专业级,但以下几样“刚需”得备齐:

套筒扳手组

车辆螺栓规格多样,一套包含8-32mm套筒的扳手组(推荐 reversible ratchet 设计,正反转更省力)能覆盖90%的保养需求,比如换机油、机滤时拆装油底壳螺丝。

扭矩扳手

关键部件(如车轮螺丝、缸盖螺栓)的拧紧力度直接影响行车安全,普通扳手难以精准控制,一把可调扭矩的扳手(量程推荐20-150N·m),能帮你严格按照厂家标准操作,避免“过紧”或“过松”。

千斤顶与stands(安全支架)

换轮胎、刹车盘时必备!机械千斤斤顶虽轻便,但稳定性不如液压千斤顶;建议搭配安全支架使用,双重防护防坠车,家用车选择1.5-3吨承重即可。

滤扳手

换机油滤芯的“神器”!分 cap式(针对顶置滤清器)和 strap式(针对横置滤清器),根据自家车型滤芯形状选择,省得用“蛮力”拧坏滤芯。

举升机(可选进阶)

若经常底盘保养(换刹车油、变速箱油),小型剪式举升机(1-2吨)能让你告别“躺着钻车底”的痛苦,但需注意安装稳固和用电安全。

核心耗材:按保养周期“精准投喂”

耗材是保养的“主角”,需严格遵循车辆保养手册的周期和型号,别凭感觉乱买!

机油:发动机的“血液”

  • 类型:根据车型选择矿物质、半合成或全合成(推荐全合成,高温稳定性好,换油周期长)。
  • 粘度:看车主手册标注(如5W-30,“W”前数字越小低温流动性越好,“-”后数字越高高温保护越强)。
  • 品牌:美孚、壳牌、嘉实多等大牌品质有保障,网购认准官方旗舰店或授权店,避免假货。

“三滤”中的另外两滤

  • 机油滤清器:过滤机油杂质,换机油时必须换!选原厂或品牌副厂件(如曼牌、马勒),注意接口直径和螺纹规格需匹配。
  • 空气滤清器:发动机“口罩”,影响进气效率,一般1-2万公里更换,自驾多、灰尘大的地区可缩短周期。
  • 空调滤清器:车内空气质量“守护者”,建议每年更换1次(雾霾地区或空调有异味时需提前),分普通、活性炭(除甲醛、异味)两种,按需选择。

油液:车辆“关节”的润滑剂

  • 刹车油:关乎刹车性能,含水量超过3%必须换(用刹车油含水量检测仪判断),选择DOT3或DOT4(看手册要求),避免混加。
  • 防冻液:冬天防冻、夏天防沸,建议2-4年更换,优先选原厂型号(颜色多为蓝色、绿色或红色),不同颜色防冻液成分不同,禁止混加!
  • 变速箱油:手动挡齿轮油、自动挡AT/CVT/DSG油,更换周期差异大(手动挡6-8万公里,自动挡4-6万公里),务必按手册型号购买。

易损件:定期“查漏补缺”

  • 火花塞:点燃混合气,镍合金2-3万公里、铂金/铱金6-10万公里更换,热值(如、6、7)必须匹配原厂。
  • 刹车片/刹车盘:磨损到极限(刹车片厚度<3mm、刹车盘凹槽明显)需更换,优先选原厂或认证品牌,别贪便宜买劣质件。
  • 雨刮器:刮不干净或有异响时更换,无骨雨刮贴合度更好,尺寸按玻璃尺寸选(不同车型左右长度可能不同)。

辅助用品:细节决定保养效果

除了工具和耗材,这些“小东西”能让保养更省心、更专业:

  • 废油收集盆:盛放废机油、废刹车油,避免污染环境(废油需交给4S店或修理厂回收)。
  • 手套与护目镜:防油污、防飞溅,保护双手和眼睛。
  • 清洁剂:发动机舱清洁剂(去油污)、内饰清洁剂(去污不留痕)、玻璃水(冬天选防冻型),提升“焕新”效果。
  • 密封胶:换油底壳垫、正时盖垫时,少量耐油密封胶(如乐泰518)能增强密封性,防漏油。

避坑指南:自己保养,这些误区要避开!

  1. 盲目跟风“高级耗材”:家用车不必追求赛道级机油,适合的才是最好的。
  2. 凭感觉拧螺丝:扭矩扳手不是摆设,过度拧紧可能导致螺栓滑丝或断裂。
  3. 忽略“旧液残留”:换刹车油、防冻液时,需排净管路旧液,避免混合影响性能。
  4. 不懂就硬拆:遇到卡住的零件,先找原因(如锈迹可喷 WD-40 渗透),别用蛮心损坏部件。

自己保养爱车,不仅能省钱,更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,从一套基础工具开始,按手册精准选购耗材,每一步都用心操作,你也能成为爱车的“专属医生”,安全第一,遇到拿不准的问题,及时咨询专业人士或求助修理厂,让每一次保养都成为爱车的“健康加分项”!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