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六点半,驻马店西站的客运站已泛起微微人声,我提着简单的行李,站在候车大厅的玻璃门前,看着天边泛起鱼肚白,微风里带着豫南平原特有的湿润气息,今天的目的地是巩义——一座因河洛文化而闻名的小城,而我选择的出行方式,是最朴素也最接地气的:长途汽车。
出发:驻马店清晨的烟火气
“驻马店到巩义的车,还有15分钟发车!”广播里的河南话带着浓浓的乡音,将我从思绪中拉回,我拿着车票找到对应检口,司机是个皮肤黝黑的中年人,正麻利地将行李塞进车底货舱,车厢内已有零星乘客,大多是像我一样的返乡人、小商贩,或是带着孩子去求学的父母,邻座的大娘从布袋里掏出几个热腾腾的菜角,热情地分给我一个:“尝尝,驻马店的麦香,地道!”
车缓缓驶出客运站,窗外的景象渐渐从高楼林立变为广袤的田野,金黄的玉米地一望无际,偶有农人在田埂上劳作,拖拉机“突突”的声音混着风声传来,驻马店,这座地处豫南的城市,自古便是南北通衢,如今虽少了些古时的驿站繁华,却依然保留着中原大地最本真的生活底色。
途中:车轮上的中原风物
汽车行驶在京港澳高速上,阳光透过车窗洒在座椅上,暖洋洋的,乘务员开始穿梭着卖水、卖零食,豫剧的唱段从某个大爷的收音机里悠悠传来,与车厢内的方言交谈声交织成一首独特的旅途交响。
途中经过几个站点,上上下下的乘客带来了不同的故事,许昌上来的小伙带着一箱新式农具,说是去巩义帮亲戚改进大棚种植;洛阳转车的阿姨拎着刚买的牡丹饼,要给老家的孩子尝鲜,大家萍水相逢,却因这趟车程多了几分熟稔,有人分享路途见闻,有人讨论家乡变化,车厢像一个小小的社会缩影,流动着普通人的生活温度。
路过嵩山时,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,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,我忽然想起巩义不仅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,还有北宋皇陵、康百万庄园等历史遗迹,心中对即将到达的目的地更多了几分期待。
抵达:巩义的古今交响
下午三点,汽车准时抵达巩义汽车站,走出车站,一股不同于驻马店的干燥空气扑面而来,街道两旁的梧桐树在风中沙沙作响,远处可见连绵的邙山轮廓。
巩义,这座因“山河四塞,巩固不拔”得名的城市,既有现代工业的蓬勃生机,也有千年古都的厚重底蕴,我乘公交前往预订的酒店,沿途看到康店镇上的康百万庄园,青砖灰瓦的院落静静矗立,仿佛在诉说着“豫商精神”的传承;而在杜甫故里,飘来的吟诗声又让人沉醉于诗圣的家国情怀。
傍晚时分,我站在伊洛河畔,看着夕阳将河水染成金红色,河岸边,老人在打太极,孩子在嬉戏,远处的高楼与近处的古桥相映成趣,忽然明白,从驻马店到巩义的这段汽车旅程,不仅是空间的跨越,更是文化的连接——它载着普通人的日常与期盼,串联起中原大地的过去与现在,让每一座城市都在流动中焕发生机。
夜色渐浓,汽车站依旧灯火通明,又有新的旅客提着行李踏上旅程,而我,带着驻马店的烟火气与巩义的历史韵,结束了一段短暂却充实的车轮之旅,或许,这就是长途汽车最动人的意义:它让我们在慢下来的时光里,看见真实的生活,感受土地的温度,也遇见更广阔的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