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汽车选购的诸多考量因素中,被动安全性能,尤其是车辆的耐撞性能,无疑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核心之一,毕竟,在无法预料的交通事故中,一辆拥有优秀耐撞安全性能的汽车,能为车内乘员提供至关重要的保护,究竟哪些车型在耐撞测试中表现优异?本文将结合权威机构测试数据,为您梳理一份汽车耐撞性能排行,并提供选购建议。
如何衡量汽车耐撞性能?—— 权威测试是标尺
要了解汽车的耐撞性能,不能仅凭主观感受或厂商宣传,权威的第三方碰撞测试结果是最客观的依据,国际上主流的碰撞测试机构包括:
-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(C-NCAP):作为中国最具权威性的汽车碰撞测试体系,C-NCAP通过对车辆进行正面100%重叠刚性壁障碰撞、正面40%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、侧面碰撞以及鞭打测试等,综合评定车辆的安全性能。
- 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 (Euro NCAP):以标准严格、测试项目全面著称,近年来还增加了主动安全辅助系统的评分。
- 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 (IIHS):以其“小重叠面碰撞”测试闻名于世,该测试对车辆的结构强度提出了极高要求,其“Top Safety Pick+” (顶级安全+) 是业内公认的安全标杆。
- 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 (NHTSA):也是美国重要的汽车安全测试机构之一。
这些测试从不同角度模拟了真实交通事故中的碰撞场景,并通过星级评定(如C-NCAP的五星级、IIHS的Good评级)来直观展示车辆对乘员的保护能力。
汽车耐撞性能排行榜参考(基于近年主流测试数据)
需要强调的是,汽车耐撞性能排行并非一成不变,新车型的推出、测试标准的更新都会影响排名,以下排行综合了C-NCAP、IIHS、Euro NCAP等近年测试中表现优异的部分车型,供您参考(排名不分先后,按车型类别或字母拼音排序):
豪华品牌及高端车型:
- 沃尔沃 (Volvo) 系列(如XC90, S90, V60):沃尔沃以“安全”为品牌核心,其车型在各项测试中几乎均能获得顶级评价,尤其在乘员保护和小重叠测试中表现突出。
- 奔驰 (Mercedes-Benz) 系列(如E级, S级, GLC):车身结构坚固,安全配置丰富,在C-NCAP和Euro NCAP中屡获五星好评。
- 宝马 (BMW) 系列(如5系, X3, 3系):在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方面都有出色表现,车身刚性强。
- 奥迪 (Audi) 系列(如A6L, Q5L, A4L):其车型在碰撞测试中结构保持完整,气囊起爆时机和力度合理。
- 特斯拉 (Tesla) Model 3 / Model Y:在IIHS和NHTSA测试中均获得顶级安全评价,车身采用高强度钢比例高。
- 凯迪拉克 (Cadillac) XT5 / XT6:在IIHS测试中常有“Top Safety Pick+”的斩获,车身结构表现优异。
主流合资品牌车型:
- 丰田 (Toyota) 系列(如凯美瑞, 亚洲龙, RAV4荣放, 威兰达):TNGA架构下的车型在车身刚性方面有显著提升,碰撞测试成绩稳定。
- 本田 (Honda) 系列(如雅阁, 英仕派, CR-V, R-V4):在C-NCAP和IIHS测试中也有不俗表现,尤其在侧面碰撞保护方面。
- 大众 (Volkswagen) 系列(如帕萨特, 迈腾, 途观L, 探岳):车身结构扎实,安全配置齐全,在国内测试中表现良好。
- 别克 (Buick) 系列(如君越, 昂科旗, 昂科拉GX):作为通用汽车旗下品牌,其在车身安全设计上有传承,测试成绩中上。
- 马自达 (Mazda) 系列(如CX-5, CX-8, 阿特兹):创驰蓝天技术下,车身强度和碰撞安全性受到认可。
自主品牌车型:
近年来,自主品牌在安全性能上投入巨大,进步显著,多款车型在C-NCAP等测试中斩获五星好评:
- 吉利 (Geely) 系列(如星越L, 豪越, 博越COOL/PRO):CMA架构下的车型在车身结构和安全配置上表现出色。
- 长安 (Changan) 系列(如UNI-K, CS75 PLUS CS55 PLUS):蓝鲸平台车型在碰撞测试中成绩优异。
- 长城 (Great Wall) 系列(如哈弗H6, 坦克300, 摩卡):部分车型在C-NCAP测试中获得五星评价,车身结构设计得到认可。
- 比亚迪 (BYD) 系列(如唐, 汉, 宋PLUS DM-i EV):刀片电池技术在安全性上有所体现,车身结构也通过严苛测试。
- 领克 (Lynk & Co) 系列(如01, 05, 09):基于CMA架构,安全性能是其重要卖点,测试成绩良好。
耐撞性能背后的关键因素
一辆车耐撞与否,并非仅仅看测试星级,其背后是多项技术的综合体现:
- 车身结构设计:采用高强度钢、热成型钢的比例和分布,合理的吸能溃缩区和坚固的乘员舱是关键。
- 安全约束系统:安全带(预紧限力式)、安全气囊(数量、位置、起爆逻辑)的协同工作至关重要。
- 主动安全配置:虽然不直接决定“碰撞”后的耐撞性,但AEB自动紧急制动、车道偏离预警、盲点监测等系统能有效预防或减轻碰撞发生。
- 座椅与头枕:良好的支撑性能能有效减轻乘员在碰撞中的颈部伤害(鞭打效应)。
选购耐撞车型的建议
- 参考权威测试结果:优先选择在C-NCAP、IIHS、Euro NCAP等测试中获得高星级(如五星、Top Safety Pick+)的车型。
- 关注车身结构材料:了解车辆使用的高强度钢比例和关键部位的材料。
- 配置要齐全:确保车辆配备足够数量的安全气囊(前排、侧气囊、侧气帘等)并选装主动安全系统。
- 不盲目迷信品牌:即使是豪华品牌,不同车型表现也可能有差异;自主品牌也有许多安全性能出色的车型。
- 试驾体验(若有条件):虽然无法真正碰撞,但可以感受车辆的底盘扎实度、行驶稳定性等间接关联安全的因素。
汽车耐撞性能是衡量一辆车安全与否的重要标尺,但并非唯一,在选购时,消费者应综合考量,将权威碰撞测试结果作为重要参考,结合自身需求、预算以及车辆的综合性能,为自己和家人挑选一辆真正“硬核”的安全座驾,毕竟,安全无小事,它关系到每一次出行的安心与平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