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险作为车主出行的重要保障,其险种划分直接关系到风险覆盖的全面性,在车险体系中,“主险”是核心保障部分,投保人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组合,而主险之外的险种则多为“附加险”,需在主险基础上额外投保,车险究竟包含哪几大主险?本文将详细解析其保障范围与核心作用。
交强险(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)
性质:国家强制购买的险种,未投保不得上路。
保障范围:交通事故中对第三方(除本车、本车上人员)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赔偿,不涵盖本车人员及被保险人自身。
特点:实行“分项责任限额”,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8万元、医疗费用限额1.8万元、财产损失限额2000元(2020年改革后调整),保障基础但额度有限,需搭配商业险补充。
第三者责任险(三者险)
性质:商业主险,自愿投保,但强烈建议购买。
保障范围:交强险的补充,对第三方(含行人、其他车辆、等)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赔偿,不涵盖本车及本车人员。
特点:保额灵活(如50万、100万、200万等),建议根据所在地区经济水平和风险概率选择足够额度(一线城市建议200万以上),避免因高额赔偿导致个人经济压力。
车辆损失险(车损险)
性质:商业主险,自愿投保,保障本车安全的核心险种。
保障范围:对被保险车辆因碰撞、倾覆、火灾、爆炸、外界物体坠落/倒塌、暴风、暴雨、洪水、冰雹、地陷、海啸等自然灾害,以及载运被保险车辆的渡船遭受自然灾害(只限于有驾驶员随车照料时)造成的车辆损失进行赔偿。
特点:2020年车险改革后,车损险已包含盗抢险、自燃险、发动机涉水险、玻璃单独破碎险、不计免赔险等原附加险保障,性价比大幅提升,尤其适合新车或价值较高的车辆。
车上人员责任险(座位险)
性质:商业主险,自愿投保,保障本车人员安全。
保障范围:分为“司机座位”和“乘客座位”,对被保险车辆发生意外事故时,造成本车司机及乘客的人身伤亡进行赔偿(按座位数和保额计算)。
特点:保额可单独选择(如每座1万、5万、10万等),适合经常载人或家庭用车,弥补交强险对车上人员保障的不足。
机动车全车盗抢险(盗抢险)
性质:商业主险,2020年后并入车损险,若未购买车损险则需单独投保。
保障范围:被保险车辆全车被盗窃、抢劫、抢夺,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满60天未查明下落的,或车辆在被盗窃、抢劫、抢夺过程中受到损坏,需修复的合理费用。
特点:仅保障“全车盗抢”,对车内财物、零部件单独被盗不赔,建议停放在正规停车场降低风险。
附加险中的“主险级”补充(可选)
除上述五大主险外,部分保险公司将“医保外医疗费用责任险”(三者险附加)等作为重要补充,但严格意义上属于附加险。
- 医保外医疗费用责任险:三者险只赔偿第三方医保内费用,该附加险可覆盖医保外用药,避免额外支出。
车险主险的核心逻辑
车险主险的划分遵循“第三方责任+自身损失+人员安全”的保障逻辑:
- 交强险+三者险:覆盖对第三方的人伤物损;
- 车损险:保障本车因事故/自然灾害的损失;
- 座位险:保护本车人员安全;
- 盗抢险:降低车辆被盗风险(已并入车损险)。
车主需根据车辆价值、使用场景(如家用、营运)、当地风险水平(如多暴雨、盗抢高发区)合理组合主险,确保风险保障无死角,建议优先投保“交强险+三者险(高保额)+车损险”,再按需添加座位险等,实现“全面保障+性价比”的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