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车险综合改革落地后,“车损险”成为车主们讨论的焦点,改革后的新车损险在保障范围上进行了大幅扩展,不仅整合了原有主险中的多项附加险,还新增了对 several previously uncovered scenarios 的保障,让车辆风险覆盖更全面,新车险中的车损险具体包含哪些内容?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。
车损险的核心定义:保“自己的车”
车损险,即“车辆损失险”,是商业车险中的核心险种之一,其保障核心是:当被保险车辆因意外事故、自然灾害等原因受到损失时,保险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对车辆本身的维修费用进行赔偿,无论是小剐小蹭还是严重事故导致的车辆损坏,车损险都能提供经济支持,避免车主承担高额维修成本。
新车损险的“必保责任”:覆盖常见风险场景
改革后的车损险在原有基础上,将“玻璃单独破碎险、自燃险、发动机涉水险、盗抢险、不计免赔险”等多项附加险责任直接纳入主险保障,无需额外投保,具体包括以下几类:
意外事故导致的车辆损失
这是车损险的基础保障,涵盖车辆在行驶或停放过程中,因碰撞、倾覆、外界物体坠落、倒塌、暴风、龙卷风、暴雨、洪水、冰雹、地陷、崖崩、滑坡、泥石流、地震等原因造成的车辆受损,车辆追尾导致的车头变形、暴雨中被树枝砸碎挡风玻璃,均在保障范围内。
全车盗抢损失
若车辆全车被盗窃、抢劫、抢夺,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满60天未查明下落的,保险公司将按车辆实际价值(投保时按新车购置价扣除折旧后的金额)进行赔偿,需要注意的是,仅车窗或零部件被盗抢不在此列,需符合“全车”条件。
特殊自然灾害及意外
- 发动机涉水损失:车辆在积水路面行驶或被水淹后,导致的发动机损坏,以及为减少损失而支付的必要施救费用(如拖车费),保险公司均负责赔偿,此前需单独投保“发动机涉水险”,现已包含在内。
- 自燃损失:因车辆本身线路、油路等问题引发的火灾,或因外界火源蔓延导致车辆燃烧造成的损失,也在保障范围内。
- 玻璃单独破碎:无论是前挡风玻璃、车窗玻璃还是天窗玻璃,因意外原因单独破碎(如被石子击碎、高空坠物砸碎),均可获得赔偿,不再区分“国产”或“进口”玻璃。
应急施救费用
车辆发生事故后,为防止或减少损失而支付的必要、合理的施救费用,如拖车费、吊车费、抢救人员费用等,保险公司也将在车损险保额内按比例赔偿。
新增保障:更贴近车主实际需求
除了整合传统附加险,新车损险还新增了多项实用保障,进一步贴近车主用车场景:
- 车轮单独损失:因轮胎、轮毂、轮罩单独损坏(如爆胎、轮毂被撞裂)可获得赔偿,此前需依赖“车轮单独损失险”附加险。
- 新车使用专属附加险:针对购买新车后,因出厂缺陷(如设计、制造问题)导致的车辆损失,或因车辆安全性能问题(如刹车失灵)引发的交通事故,保险公司也承担赔偿责任。
- 人工电子设备损失:车辆上的电子仪表盘、传感器、摄像头等因事故损坏的,可纳入车损险赔付范围(部分高端车型需明确投保)。
哪些情况不赔?车损险的“免责条款”需注意
尽管新车损险保障范围扩大,但仍存在部分免责情形,车主需提前了解:
- 违法驾驶行为:无证驾驶、酒驾、毒驾、车辆年检不合格等导致的损失,保险公司不赔。
- 故意行为:人为故意损坏车辆、或通过制造事故骗保的,不赔。
- 正常损耗:车辆自然磨损、轮胎老化、电池衰减等日常损耗,不赔。
- 间接损失:事故导致的车辆贬值、停运损失、精神损害赔偿等间接费用,不赔。
- 未投保或未及时续保:脱保期间发生的车辆损失,不赔。
车损险是“刚需”,建议按需投保
车损险以“保自己”为核心,是车险组合中保障车辆本身风险的关键险种,改革后,其保障范围更广、性价比更高,尤其对于新车或价值较高的车辆,建议优先投保,车主可根据自身用车环境(如是否经常涉水行驶、停放区域治安情况等)搭配“第三者责任险”(建议保额300万以上)、“车上人员责任险”等,构建全面的风险保障体系。
最后提醒:投保时仔细阅读保险条款,明确保障范围和免责条款,确保在需要时能顺利获得理赔,让用车更安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