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当时就想着买了车险就万事大吉,谁知道偏偏没买座位险……”这是许多车主在经历交通事故后,面对车内人员伤亡时追悔莫及的叹息,车险事故中,若车辆损失有车损险、第三方责任有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,但车内驾驶员或乘客的伤亡保障,却往往依赖于一个常被忽视的险种——座位险(也称车上人员责任险),当这份保障缺失时,带来的可能是难以承受的经济和精神双重打击。
“座位险”是什么?为何不可或缺?
座位险,是车辆商业险中的附加险种,按座位投保,分为“司机座位”和“乘客座位”,它保障的是被保险机动车发生意外事故,造成本车人员(即司机及乘客)的人身伤亡,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赔偿责任,由保险公司在保险责任限额内予以赔付。
如果你的车买了座位险,无论是自己开车不小心撞了树,还是被别的车追尾导致车内人员受伤,只要责任方是你(或你的车辆在事故中负有责任),座位险就能对司机和乘客的医疗费、伤残赔偿金、死亡赔偿金等进行赔付,它的作用,就是在车险事故这个“意外”发生时,为车内的“自己人”提供一份经济上的安全垫。
没有“座位险”,事故中会面临什么?
-
经济压力陡增,家庭可能陷入困境:这是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后果,一旦车内人员发生严重伤亡,医疗费用、误工费、护理费、伤残/死亡赔偿金等费用可能高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,如果没有座位险,这些费用原则上需要车主(驾驶员)自行承担,对于普通家庭而言,这无异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,可能导致多年积蓄付诸东流,甚至背上沉重的债务。
-
人情与责任的沉重负担:如果事故造成乘客伤亡,即便车主在法律上承担了相应责任,但面对受害者及其家庭的痛苦,人情上的压力也难以估量,没有保险作为缓冲,车主往往需要直接面对受害者家属的索赔诉求,过程可能充满纠纷和矛盾。
-
保障“真空”,车险保障不完整:许多车主认为,有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就够了,但需要明确的是,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主要保障的是“第三方”,即事故中除本车人员、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,它们并不赔付本车驾驶员和乘客的伤亡,缺少座位险,意味着你的车险保障体系中,存在一个针对车内人员的“真空地带”。
为何有人会忽略“座位险”?
- 侥幸心理作祟:认为“我开车小心,不会出事”或者“出了事也是小刮小蹭,伤不到人”。
- 对险种不了解:不清楚车险的具体构成,不知道座位险的作用和重要性,误以为买了“全险”就万事大吉(全险”通常也不包含座位险,或保额很低)。
- 为节省保费:认为座位险保费不高,但觉得“性价比”不高,不如把钱花在刀刃上(如提高三者险保额)。
- 短期行为:部分车主可能觉得短期使用车辆,或者车辆较旧,没必要购买。
如何规避“座位险缺失”的风险?
-
充分认识,主动配置:每一位车主都应该清醒认识到座位险的重要性,将其视为车险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保费并不高,通常几十元到几百元就能获得每个座位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保额,投入小,保障作用却显著。
-
按需选择保额:根据自身情况(如常载人员数量、经济状况等)选择合适的保额,建议司机座位保额可以适当提高,乘客座位则可根据通常乘坐人数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,每个座位保额10万-20万是比较基础的选择,经济条件允许可以更高。
-
“全险”≠“所有险”:购买车险时,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,明确自己所购险种的具体保障范围,不要轻信“全险”宣传,主动询问并添加必要的附加险,如座位险、不计免赔险等。
-
考虑其他补充保障:除了座位险,车主还可以通过个人意外险、驾乘意外险等方式为自身及经常乘坐的家人提供额外保障,驾乘意外险通常不区分事故责任,无论谁的责任,只要在车上发生意外,都能获得赔付,保障范围更广。
车险事故的发生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,一份小小的座位险,承载的却是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家庭的幸福安宁,与其在事故发生后追悔莫及,不如未雨绸缪,主动为爱车和家人加上这份“坐”享安心的保障,毕竟,风险无处不在,保障才能从容应对,别让“没有坐险”成为车险事故中无法弥补的遗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