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险全解析,读懂保障,安心出行

31spcar 车险须知 4

车辆保险(简称“车险”)是车主为爱车风险“保驾护航”的重要工具,但面对琳琅满目的险种,很多人常常陷入“哪些该买、哪些可选”的困惑,车险主要分为交强险(强制)商业险(自愿)两大类,商业险又细分为多个险种,每种保障的“责任边界”清晰明确,本文将逐一拆解,帮你快速get车险的核心逻辑。

交强险:上路“必选项”,基础保障托底

全称: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
性质:国家强制购买,不买不能上路、不能年检。
保障逻辑:赔付“对方”的人伤、物损,不赔自己,简单说,即使你开车撞了人/车,交强险先在限额内赔付对方,超出部分再由商业险补充(如果买了的话)。
核心保障(分项限额,全国统一):

  • 死亡伤残赔偿:最高18万元(涵盖丧葬费、死亡补偿费、残疾赔偿金等);
  • 医疗费用赔偿:最高1.8万元(涵盖医药费、诊疗费、住院费等);
  • 财产损失赔偿:最高2000元(涵盖对方车辆、财物损失);
  • 无责赔偿:即使事故全在对方,交强险仍需在无责限额内赔付(死亡伤残1.8万、医疗1800元、财产100元)。

注意:交强险保额较低,仅能覆盖小事故,大事故远远不够,必须搭配商业险。

商业险:自愿选择,按需搭配“定制保障”

商业险是车主自愿购买的险种,险种丰富,可根据车辆价值、驾驶习惯、用车场景灵活组合,主要分为主险(可单独购买)和附加险(需依附于主险),核心险种如下:

(一)主险:核心风险“兜底”

第三者责任险(“三者险”)——赔“对方”的“加强版”

保障逻辑:交强险的“补充选手”,赔付“第三方”的人伤、物损(不含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),简单说,撞了人、撞了豪车、撞了公共设施(如护栏、电线杆),三者险在保额内“兜底”。
为什么重要:现在豪车遍地、人身赔偿标准高,一旦发生严重事故,交强险的2000元财产损失和18万元人伤限额远远不够,三者险建议至少买200万-300万(一线城市建议300万+),避免“撞不起”。

车辆损失险(“车损险”)——赔“自己车”的“全能选手”

保障逻辑:赔付“自己车辆”的损失,无论碰撞、倾覆、火灾、爆炸、外界物体坠落/倒塌,还是暴雨、洪水、冰雹等自然灾害(地震除外),甚至投保后“盗抢险、自燃险、发动机涉水险、玻璃险、不计免赔险”等附加险都自动包含(2020车险改革后,车损险“扩容”成“大礼包”)。
谁需要买:新车、豪车、常用车建议必买;老旧车(价值低于1万)可酌情不买,修车成本可能不如保费高。

车上人员责任险(“座位险”)——赔“自己车上的人”

保障逻辑:赔付“本车司机”和“本车乘客”的人伤(死亡/伤残、医疗费用),按座位划分(司机座、乘客座),可选择“按座投保”(如每座1万-10万)。
为什么需要:交强险和三者险都不赔本车人员,如果发生事故,司机或乘客的医疗费需自己承担(除非对方全责且对方三者险足够高),建议每个座位买1万-5万,日常通勤/家用足够。

全车盗抢险(“盗抢险”)——防车辆被盗/被抢

保障逻辑:赔付“整车被盗、被抢”或“被抢夺过程中车辆受损”的损失(不含车内财物),注意:需“全车丢失”(如3个月以上未找回)才赔付,仅车窗/零件被盗不赔。
谁需要买:经常停放在非正规停车场、治安较差地区,或车辆价值较高(如20万以上)的建议购买。

(二)附加险:针对性“补缺”,按需叠加

附加险不能单独购买,需依附于对应主险(如“附加医保外医疗费用责任险”需依附于三者险/座位险),常见险种如下:

附加医保外医疗费用责任险(“三者险/座位险的加强包”)

保障逻辑:三者险/座位险通常只赔“医保内”费用,而医保外用药(如进口药、自费药)不赔,附加此险后,可赔付第三方或本车人员的“医保外医疗费用”,保额一般与三者险/座位险保额一致(如三者险买200万,此险也可买200万)。
为什么需要:交通事故中,医保外用药费用可能很高(如固定用的钛合金材料、特殊抗生素),附加此险能避免“自掏腰包”。

附加车轮损失险(“轮胎/轮毂的专属保障”)

保障逻辑:赔付“轮胎、轮毂、轮毂罩”单独损坏的损失(如爆胎、轮毂被撞坏),但不包括自然磨损、人为损坏,注意:车损险已包含“事故中轮胎/轮毂损失”,此险主要保障“单独损坏”(如停车时被扎爆胎、马路牙子刮坏轮毂)。
谁需要买:常走烂路、轮胎轮毂易磨损,或车辆价值较高(如豪华车、越野车)的建议购买。

附加新增加设备损失险(“加装设备的保障”)

保障逻辑:赔付“车辆原有设备以外的新增设备”损失(如加装音响、导航、行李架、包围等),需提供购车发票和加装凭证。
谁需要买:对车辆进行过加装改装(非违法改装)的车主。

附加车身划痕损失险(“小划痕的“美容险”)

保障逻辑:赔付“无明显碰撞痕迹的车身划痕”(如钥匙划、树枝刮),每次事故有免赔额(一般为300-500元),最高赔付限额分档(如2000元、5000元、1万元)。
注意:旧车、划痕多的车不建议买(易出险,次年保费涨幅大);新车、爱惜车辆的可酌情购买。

附加发动机进水除外特约条款(“发动机涉水的“反向选择”)

保障逻辑:这是车损险的“反向附加险”——如果你担心“发动机涉水后损坏”理赔难(如二次启动导致发动机扩大损失),可附加此险,附加后“发动机涉水损坏”可获赔(但“二次启动”导致的损坏仍不赔);如果不附加,车损险本身已包含“发动机涉水损失”(但不赔二次启动)。
谁需要买:常走积水路段、车辆排量低(涉水风险高)的,建议不附加(直接靠车损险保障);担心“出险后次年保费暴涨”的,可附加此险,降低理赔成本。

车险组合建议:按需配置,避免“买错”或“漏买”

不同车主的用车场景不同,车险组合也应“量体裁衣”:

新手/新车(价值20万+)

推荐组合:交强险 + 车损险(含盗抢险、自燃险等) + 三者险(300万) + 座位险(司机/乘客各1-5万) + 附加医保外医疗费用责任险
理由:新手驾驶技术不熟,车损险保自己车;三者险高保额应对大事故;座位险保本车人员;附加医保外医疗费用险补充医保外用药。

老司机/旧车(价值<5万)

推荐组合:交强险 + 三者险(200万-300万) + 座位险(司机/乘客各1万)
理由:旧车维修成本低,可不买车损险;三者险和座位险仍是“刚需”,避免因小事故导致大损失。

常跑高速/长途

推荐组合:交强险 + 车损险 + 三者险(300万+) + 座位险(司机/乘客各5万) + 附加医保外医疗费用责任险 + 附加车轮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