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轮上的双城记,亳州邓州的汽车交响与脉动

31spcar 汽车小知识 5

亳州与邓州,两座相隔千里的城市,却因“汽车”这一现代文明的载体,在时代的经纬线上交织出相似的奋斗轨迹与别样的地域风情,从亳州的药香古道上驶出的物流车队,到邓州丹江口畔穿梭的新能源汽车,它们不仅是交通工具,更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、产业升级的引擎,以及两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移动注脚。

亳州:车轮上的“药”与“运”,激活产业新动能

作为“中华药都”,亳州的汽车故事始终与“药”字紧密相连,这座以中药材贸易闻名千年的古城,如今正借助物流汽车的“铁脚板”,将传统产业推向更广阔的市场,清晨,当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的摊主们开始整理药材时,城内的物流园区早已一片繁忙:满载着亳白芍、丹皮、菊花等道地药材的厢式货车排成长龙,司机们核对单据、检查车况,准备奔赴全国各地的制药企业与中药材市场。

“以前我们靠三轮车、小四轮往外运药材,一趟最多拉几吨,现在开着重型卡车,一趟能拉三四十吨,还配上了GPS定位,客户随时能查到货的位置。”从业20年的货车司机张师傅感慨道,亳州依托京台高速、济广高速的交通枢纽优势,已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中药材物流集散中心,全市货运车辆超过5万辆,其中专门从事中药材运输的冷链车、特种物流车占比逐年提升,汽车不仅让亳州的“药香”飘得更远,更带动了汽配维修、物流信息、金融保险等配套产业的崛起,形成了“以药促运、以运兴产”的良性循环。

近年来,亳州还瞄准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,积极布局,当地政府引进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已实现量产,为省内外多家知名车企提供电池壳体、线束等核心部件;市区内,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共享汽车、网约车也成为市民出行的“新宠”,从传统物流到新能源转型,亳州的汽车产业正书写着“老树发新芽”的传奇。

邓州:丹江口畔的“绿色”脉动,驶向未来赛道

与亳州的“药运”特色不同,邓州的汽车故事更多了一份“绿色”与“民生”的温度,这座位于豫西南的古城,南邻丹江口水库,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,在“生态优先”的发展理念下,邓州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推动绿色转型、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突破口。

在邓州新能源产业园,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:工人师傅们熟练地操作机械臂,完成电池pack组装、电机检测等工序;下线的新能源物流车、城市公交车整齐排列,车身上“邓州造”的字样格外醒目。“我们生产的纯电动客车,不仅销往河南、湖北周边省份,还通过中欧班列出口到东南亚国家。”企业负责人介绍,邓州依托本地劳动力资源优势,吸引了多家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落户,已形成从电池、电机到整车组装的初步产业链。

除了产业布局,邓州还将新能源汽车融入市民生活,在邓州的街头巷尾,绿色牌照的新能源出租车随处可见,起步价更低、行驶更安静的优势让市民点赞;丹江口水库沿岸的观光道路上,一批批新能源观光车取代了传统燃油车,既减少了尾气排放,又让游客能更亲近自然。“以前开燃油车跑一趟景区,油钱要两三百,现在开电车,才几十块钱,还不用限号。”出租车司机王师傅笑着说,从产业园区到寻常百姓家,邓州的汽车正以“绿色”为笔,描绘着宜居宜业的生态画卷。

双城记:汽车串联的奋斗与梦想

亳州与邓州,一座在皖北平原上深耕传统产业,一座在豫西南大地上探索绿色转型,却因汽车这一共同的语言,拥有了相似的奋斗密码,在亳州,汽车是药农们“把生意做到全国”的希望 wheels;在邓州,汽车是产业工人“造自己的车”的骄傲底气。

两地汽车产业的发展,也折射出中国县域经济的活力:无论是亳州借力物流汽车激活“千年药都”的沉睡资源,还是邓州以新能源汽车抢抓绿色转型机遇,都离不开“因地制宜”的智慧与“敢为人先”的魄力,亳州的货车穿梭于城市乡村,邓州的新能源汽车驶向绿水青山,它们不仅是移动的风景,更是两地人民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。

车轮滚滚,向前不息,亳州与邓州的汽车故事,仍在继续,当药香与绿水相遇,当传统与未来交汇,这两座城市的汽车产业必将在时代的赛道上,驶向更广阔的天地,奏响更加动人的发展乐章。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